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13日發表作者尼爾·歐文的一篇文章,題為《開始樂觀看待經濟的17個理由》,全文摘編如下:
21世紀的頭20年與我作為一名經濟作家的職業生涯幾乎完全重合。這就是為什么我最出名的就是撰寫從不祥到悲觀到可怕的各種故事。但在這個疫情時期,盡管這話聽上去很奇怪,我竟然開始變得樂觀起來。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因為有那么多人還在承受痛苦。另外,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悲觀的看法一直是正確的。
然而,我認為這些消極因素已經走到盡頭的理由不是1個,而是17個。
1.番茄醬可能已經準備流出來了
1987年,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說:“各行各業都可以看到計算機時代到來的蹤跡,唯獨從生產率的數字上看不到。”企業充分利用了計算能力的迅速提高,但總體經濟的生產率并沒有真正變得更高。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供應鏈管理和工業生產方面的技術創新使企業充分發掘每小時勞動和一美元資本投入的經濟產出。這是上世紀90年代末經濟繁榮的一個重要原因。
索洛悖論反映了一種觀點:無論多么具有革命性,創新在發明出來后往往都不會對更大規模的經濟產生什么影響。企業通常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弄清楚它們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它,而解決缺陷和降低成本則要更長時間。